当初之所以决定买这本书,一部分是被这个名字所“吸引”。达尔文的进化论大家都知道,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,感觉确实是有“自私”的成分在里面。于是想看看作者探讨的有什么不同,或者说有什么关系。 还有一点就是,想了解一下作者是怎么看待基因的自私和人性的自私的问题。读完之后终于了解,原来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其实, ”适者生存“(Survival of fittest)这个词并不是达尔文提出的,而是赫伯特.斯宾塞在读了达尔文的《物种起源》后创造出来的,而且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指”自然选择“。现代生物学家却在极力地避免使用该词汇,因为它很容易误导人,因为”生存“仅仅是选择的一个方面,而且”适“一词也经常和身体健康混淆,进化论中的”适“是指某一种类的遗传变体的繁殖率。

本文的作者道金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,”生命中哪一层次是自然选择的单位?“,种属?群体?生物体?生态环境?既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,那么这个自然选择的单位就有着不可避免的”自私“性。当然这里的”自私“不是一个贬义词,是和道德观念中的自私有着本质区别的。作者经过研究,觉得这个”某物“只能是基因。

作者的逻辑性极强,从各个方面,包括基因、遗传、生物体、种族、计划生育、性别,乃至文化对自私的基因进行了非常缜密的论述。这里我简单列举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例子:

生存机器

在基因的世界里,人类乃至一切动物、植物、细菌或病毒,都是作为它的生存机器而存在的。生存机器的行为是有明显的目的性的,它不仅仅帮助基因生存下去,但这种行为不是由基因直接操纵的。举个计算机下象棋的例子,首先要把象棋的规则告诉计算机,”马走日“,”象走田“。再有就是一些”最佳实践”,怎样避免输局赢得比赛,等这些都编程完毕,剩下的就是由电脑自身进行选择走棋了。类似的,基因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接地操纵着它的生存机器。 作者提到了一本科幻小说《仙女座的A》,离我们200光年的仙女座有一个文明世界,如果他们想把它们的文明传播到远方的世界去,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办法呢?派人去一趟是不可能的,即使可行,首先你也不确定所去的星球是否存在着文明,如果没有,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?无线电波以光速传播,貌似是很快,但是试图通过其建立通话对于200光年的距离来说也是不现实。最后仙女座人采取了另一种方式,他们把信息编成可破译的电文,电文内容是知道别人建造一台巨型计算机并为它编程序。而这台计算机除了帮助其他星球,却也是仙女座人控制其他星球的武器。这种简介的控制方式和基因操纵生存机器的方式多么相似。

计划生育

瓦恩.爱德华根据“种群调节”提出了群体选择的观点,他认为,个体动物为了群体的整体利益,有意降低其出生率。作者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。“动物的确会调节自己的出生率。任何具体物种的每窝孵卵数或每胎所生数都相当固定,任何生物都不会无限制地生育后代。”作者支持的观点是,

“个体之所以调节每窝的孵卵数,绝非出自利他性的动机。它们不会为了避免过多地消耗群体的资源而实行节制生育。它们节制生育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它们现有子女的存活数,它们的目标同我们提倡节制生育的本来目标恰好背道而驰.”

红松鸡是以石楠属植物为生的,他们把有石楠的地方划分成一块一块的领地。红松鸡在发情期的早期,就开始为了争夺领地而搏斗。胜利者在其领地中进行繁殖,而失败者变成了流浪汉,得不到领地,在发情期结束时,很多就会被饿死。它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成全那些胜利者,而相反,等待更合适的机会占领领地对其自身来讲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
策略竞赛

策略竞赛是在第十二章《好人有好报》中提到的。在达尔文主义中,“好人”是那些愿意自身付出代价,帮助种群中其他成员个体,以此使他们的基因传到下一代。那具体什么样的人才是“好人”呢?是傻瓜(无私奉献而早剥削的个体),骗子(互相无情剥削的个体),还是斤斤计较者(利他,但不容忍骗子的剥削行为)?

熟悉博弈论的都知道“囚徒困境”的博弈,当进行重复博弈时,有没有一种最佳方案呢?

image

阿克塞尔罗德让博弈论的专家们提交策略(共收到14个策略),然后加入一个随机策略(只是随机的选择合作或者背叛),然后进行15*15共225个回合的博弈,最终计算输赢。提交的策略中有善意()不率先背叛)的策略,也有恶意(主动背叛)的策略。最后胜出的策略是一个善意的策略——“针锋相对”(Tit for Tat),也有人称之为“以牙还牙”,也就是首先会选择合作,然后在接下来的回合中简单复制对手上一步的行动。阿克塞尔罗德认为,稳定的策略有两个特质,“善良”与“宽容”,即从不率先背叛和对背叛只有短期记忆。而且,策略的前八名全部都是善意的策略。

之后,阿克塞尔罗德又进行了第二次竞赛,总共收到62个策略,结果是“针锋相对”再次获胜,并且前15名中只有一个恶意的策略,倒数15名内只有一个善意的策略。

何种策略取胜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赛的其他策略,如果除了一个善意的策略,其他都是恶意的,“针锋相对”就难以成功。最后,在作者的建议下,阿克塞尔罗德又进行了“进化稳定策略”的竞赛(重用第二次竞赛的策略)。在这次,赢的一方得到的是与其完全相同的“后代”。经过了1000代后,稳定的状态形成了。最终“针锋相对”赢了6次中的5次,另一次由另一种善意的策略获得。

读这本书不是特别的轻松,尤其是大量的逻辑论述,不过确是非常值得一读的。